Search

//「劇透」把「劇情」無限放大,忽視觀影的其他意義,比如「劇透」從來跟形式無關。//
  • Share this:

//「劇透」把「劇情」無限放大,忽視觀影的其他意義,比如「劇透」從來跟形式無關。//

家明在《星期日生活》評《星戰》如是說,所言極是。我認為,劇情/劇本只是電影的一部份,同一劇本,交由不同影像工作者處理,都會得到完全不一樣的作品。「劇透」會令觀影失去意義嗎?我覺得不會,而好的影片,即使已經對劇情滾瓜爛熟,但仍不會減觀影的樂趣。

這幾日(又或者更長時間以來)問自己,到底現在的觀眾怎樣理解「敘事」或「故事」這件事。稍早時跟朋友談到,有人看《七俠四義》嫌其「鏡頭做得差 而且好多情節係多餘」,為何會如此呢?

今日的觀眾每日面對的影像,不止是電視大台,而是智能手機及社交媒體時代的碎片化影像。因此,安坐在戲院的觀眾還是在大銀幕放映期間看手機的影像,影片稍長已經與「悶」同義,不能安靜觀看;同時非常心急,難以接受一些敘事方法或故事本身超出預期的影片。

在看似有更開放的觀影可能性的今日世界,觀眾反而因為消費習慣及其他種種原因而變得更加封閉、不接受其他影像可能性,令非商業的影片成為「小眾」、「曲高和寡」。曾幾何時,賣座片並不一定是非藝術的影片,但時至今日,兩端壁壘分明。可以如何改變呢?

#閱後亂想
#家明雜感
星期日生活 Sunday Mingpao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分享電影及其他見聞思考 Medium: https://medium.com/映畫-札記 Podcast「正反打」 Spotify: http://spoti.fi/3tpLfJR Apple: https://apple.co/2LiXrL7 Anchor: https://anchor.fm/shot-reverseshot
View all posts